王澍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
00届校友
王澍,1963年11月生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81年进入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学习。于该校硕士毕业后,就职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97年与妻子陆文宇一起成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博士学位,并回到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被任命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王澍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向当代建筑语言转化的建筑师,致力于将当代艺术、人文思考、建筑学、特别是建筑的营造问题铸为一体,针对当下中国建筑学科所面对的社会问题,把强调社会学的“城市营造”,反思人文价值的“建筑艺术”和致力于中国本土建筑学复兴的“历史建筑与造园学”作为若干线索,以批判的地域性视角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建筑语言探索及建筑创作实践,范围涉及公共建筑、大学校园、集合住宅、造园、传统城市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及当代艺术装置展览等。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宁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宁波五散房、宁波博物馆、杭州南宋御街博物馆等。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他还主持了城市最佳实践区之宁波滕头馆的设计。
在20余年的建筑实践中,王澍本着一种超越性与具体性兼具的实验方式进行设计,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2003年作品“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该作品在08年获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宁波五散房项目荣获2005年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誉奖;同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期工程获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学术奖;2010年,作品“衰朽的穹隆”获该年度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奖。与此同时,他也收获了诸多个人奖项和肯定:2010年,与妻子陆文宇一起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2011年,受邀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同年,获得法国建筑学院金奖;2012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王澍出版著作有《设计的开始》,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建筑思潮,讨论当代建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