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开展“千古龙华,壮士身亡志未穷;卓越水岸,时空跨越看今朝”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史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党支部书记丁雪松老师、凌昱晨老师、研究生总支杨霖怀老师及支部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40余人参加。
“千古龙华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
党支部一行来到龙华烈士纪念馆,作为寻找初心的始发地。在6000平方米的展厅内和1300米的展线上,大量的历史史料、物件,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展示了256位英雄事迹,《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展》展现出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彰显了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革命初心。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民族的精英在这个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永远都是高标和引领者,在民族危难时,他们百折不挠、慨然赴死;在和平发展时,他们锐意创新、鞠躬尽瘁。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展陈彰显了英烈精神,让支部成员在沉浸、感动的同时将龙华英烈精神内化于心。
卓越水岸观艺术,时空跨越看今朝
党支部一行第二站来到西岸美术馆,它坐落于上海徐汇滨江,坐拥宽阔的滨江绿化带,黄浦江景致一览无余。
西岸美术馆总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三个主要的体量由半透明的、玉石般的玻璃包裹,现代通透的建筑设计十分符合一座现代美术馆的气质,加上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展示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卓越水岸,体现了“人民城市”的内涵。
我们参观了“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作为西岸美术馆的首个典藏展,围绕20世纪和21世纪展开,汇集了来自蓬皮杜中心的百余件重磅作品,旨在向公众介绍梳理蓬皮杜中心的馆藏历史,以及相关艺术藏品同其创作地欧洲历史背景的重要渊源。 “时间的形态”向观众叙述在长达一个多世纪里的视觉艺术中有关“时间”的概念与呈现。
乔治·库布勒在《时间的形态:造物史研究简论》一书中写道:“不论历史学家的学识专长是什么,他们的目的都是描绘时间。”不过,再现时间的方式并非只有一种,而是多种。时间的形状是个文化概念,在不同时刻及不同环境下的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各不相同。参观了“时间的形态”展,我们看到了近现代以来,在快速转变的社会背景下艺术家对时间概念和创作的思考。
徐汇滨江、上海西岸,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摇篮之一,承载了中华百年民族工业历史,见证了上海改革复兴之路。此次主题党日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接受历史教育和现代发展理念,感受滨江地区百年来的变化和新时代发展规划,焕发自身意志,激发实践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